在新北市淡水區西北方向,有個地區叫下圭柔山,沿山路進去就是藝術家聚居的藝術空間。這裏曾與不同的藝術家為伍,最早期是在2000年初,藝術家林舜龍、楊世芝和楊仁明。當時常陵從法國歸國,想尋找合適的工作室,經藝術家林舜龍的介紹下,便駐扎在下圭柔山。
這原來是一個廢棄的陶瓷工廠,由常陵認識的長輩擁有,但卻沒有運作,常陵回憶最初的工作室「廢陶瓷堆得跟山一樣高」。後來房東同意把其他的空間租給更多藝術家,就這樣沒有計劃之下,漸漸越來越多藝術家像蔡宜儒、邱招財、鍾江澤、崔惠宇也搬進來。這裏硬體設備並不好,得在租下來以後就開始做整理。有一年颱風把屋頂全部都掀開了,所以那樓上的人都撤走了,那樓下的也沒什麼人用。
至今,從外觀來看,這個披著鐵皮屋作爲外膚的藝術空間,絲毫沒有俗世對於藝術家華麗、貴派的幻想,凸顯出藝術家的平凡日常和在都市裏創作所需要的空間和經濟條件。現在常駐藝術家有何孟娟、周宸、蘭居岳、Jorge Rivera等等,他們將會分享在這個空間的點點滴滴。
何孟娟的位置原本是楊仁明的工作室,在念研究所時期有時候會來幫忙,「不小心」一待就十幾二十年。因爲房東是一位熱愛藝術的企業家,用「做善事」的租金租給藝術家,使她沒有太大的金錢壓力。周宸回憶十五年前剛來的時候,工作室是連牆都沒有,只有垃圾,花了他很長的時間在整理。蘭居岳和Jorge都是爲了有更大的創作空間,Jorge甚至等了兩年半的時間才有藝術家離開釋出位置來。
對藝術家來説,下圭柔藝術村的意義是一個安定和聚落,使獨自創作的人可以和同好分享合作。簡單的像何孟娟認爲省去不用搬來搬去和空間的煩惱;蘭居岳提到一個創作環境對藝術家的影響。這些人們印象中不吃人間煙火的創作者,在現實和社會面前,其實也很實際。譬如尋找合適的工作室,條件越好的地方必然租金越高。有些人留下,有些人需要更好的資源而離開。這無異於一般大衆的考慮點,盡顯他們的平實。
圖一:藝術家Jorge Rivera(左)與YiCOLLECTA採訪助理Mallorie Hsu.
圖二:左上何孟娟工作室,左中周宸工作室,左下藝術家合影,右上常陵新工作室,右中周宸工作室,右下下圭柔藝術村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