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璐的多年研究創作《數據山水》使用主要來自於來源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視覺化全球地表增溫趨勢。結合個人的希望和無助感,孟祥璐創作了多媒體、時間性質的山水拼貼,展示了過去40年與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基準相比的溫度上升。數據轉化為質感——顏料、污漬、刮痕——層疊在羊皮紙上,通過編程燈光的照射顯現或隱藏,象徵著氣候變遷時顯時晦的存在。
數據山水-孟祥璐個展
展覽日期| 2024.12.7-2025.01.19
展覽開幕| 2024.12.7 (六)15:00-18:00
展覽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150號5F-4
展出時間| Wed-Sat 13:00-19:00 +886 2 23329008
策展單位| YIART/沂藝術
Opening 9.7 SAT 15:00
廖以歆.孟祥璐.河麗.謝文双.張友鷦
面對喧囂與資訊爆炸的時代,「過境」提供了一次短暫的寧靜之旅,彷彿置身於一個遠離世俗紛擾的世界,城市的喧囂與時空的壓力在此消散。
「過境」透過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人類與自然之間那種微妙而不可分割的聯繫。從科技的進步到環境的變遷,作品揭示了我們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尋找新的人與人或者人與自然間的平衡點。每件作品猶如一扇窗,帶我們進入那個充滿原始力量與無限奧秘的自然世界。在這個文明與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之間更深層的關係。
更多資訊這次展覽將以探索未知和異常物種的神秘世界為主題,帶給觀眾一窺藝術家無止境的想像力。 知名藝術家李小鏡將帶來他最新的變種作品,透過多樣性和變異性突顯物種形象的驚人多樣性。日本藝術家出口雄樹以其獨特的視角重新詮釋日本傳統怪物,融合傳統技法與現代元素,呈現出對怪物形象的獨特觀點。阿根廷藝術家Luciano Polverigiani 擅長運用南美洲傳統的陶瓷材料,創作出一系列令人驚豔的全新異常物種的玩偶。
更多資訊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被譽為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作品結合各種媒材,例如錄像、雕塑及行為藝術,將影像帶出二維空間,嘗試將影像的虛實帶入現實空間,創作出獨特的錄像藝術。
本檔展覽區分為「聲經絡」和「液態之愛」兩組群展。兩個群展有各自的主題,但二者之間又有著微妙的相同之處,呈現對於現今社會及歷史的反映。展覽中兩個子題展分別位處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的一樓及二樓。
跨世紀的前衛、壯闊經典劇作《樓蘭女》,是一齣為愛癡狂、毀天滅地的慘忍悲劇,1993年首演於國父紀念館,轟動一時,曾為劇場界丟下一顆震撼彈。《樓蘭女》改編自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尤里庇狄斯最著名的劇作《米蒂亞》(Medea),運用東方色彩再造希臘悲劇經典。2021年,原班人馬將江湖重聚,兩位京劇名角吳興國和魏海敏再度攜手合作。
英國街頭藝術家Banksy在與英國 Full Color Block 賀卡公司的版權訴訟中宣告敗訴,並失去自己《Flower Thrower》這件作品的註冊商標,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以Banksy未能向法院坦承真實身份作為判決的其一主要原因。
藝術家露西亞.烏爾塔多(Luchita Hurtado)於上個月18日逝世,終年99嵗。2019年入選美國《時代》雜誌的最具影響力一百人(Time 100),僅有兩位藝術家榮登榜單,她便是其中一位。
國際藝術價格數據庫Artprice線上平台,發表了一份由現任執行長Thierry Ehrmann編寫的〈當代藝術市場20年回顧〉報告,整理了當代藝術市場20年間的轉變。沂藝術為讀者們做了重點整理,歸納出一些關鍵時刻和例子,讓大家可以更容易理解藝術市場一路走來的面貌。
邁入第25年、歷史悠久的「軍械庫展覽會(The Armory Show)」將於今年3月7日至10日在紐約赫德遜河畔的碼頭展開為期4天的展覽。
2018年香港蘇富比(Sotheby’s)春季拍賣會於3月29日至4月3日在太古廣場舉行,而過去香港蘇富比沿用五年的「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模式,今季被拆分為「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兩個晚拍專場。
就在昨天貴賓預展開幕的第一個小時內,作品來自LévyGorvy畫廊代理的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抽象畫作《無題XII》(Untitled XII,1975)便以三千五百萬美元(折合台幣約十億)價格售出。
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卡索於1937年創作「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瑪莉‧德雷莎‧沃特)」(Femme au Beret et a la Robe Quadrillee (Marie-Therese Walter))油彩畫,買家在倫敦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晚間拍賣」透過電話競投,以4980萬英鎊落槌成交(折合約20億新台幣),價格甚至遠高於原先估價的3600萬英鎊。
畢業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的西班牙藝術家Jorge敘述,這個地方更是他認識台灣文化重要的一環,除了在藝術上,還可以了解到本地藝術家的生活和更多方面的交流。有兩三年的時間裏,藝術家們常聚在一起創作,甚至組成了團體。
在新北市淡水區西北方向,有個地區叫下圭柔山,沿山路進去就是藝術家聚居的藝術空間。這裏曾與不同的藝術家為伍,最早期是在2000年初,藝術家林舜龍、楊世芝和楊仁明。當時常陵從法國歸國,想尋找合適的工作室,經藝術家林舜龍的介紹下,便駐扎在下圭柔山。
成立於2017年12月的阿橋社,是台灣少數專門出版藝術書籍的獨立出版社。至今,共代理翻譯了五本國外藝術書籍,創辦人陳柏谷希望他出版的書是所有人都看得懂,不只局限於藝術工作者,更是作為一般人認識藝術的橋樑。他也積極想要討論當前台灣藝術生態的議題,回應藝術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