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9.30.2025
Luciano Polverigiani |出口雄樹 Yuki Ideguchi |Diego Rosendo| 河麗Ho Li|洪民裕Minyu Hong
在酷熱的夏季,一場由五位藝術家打造的異形世界,穿梭於文化、幻想與未知生物之間的旅程。
更多資訊2025.7.4-6
When Nature Goes Wild
當自然開始奔放,它並不混亂,而是一種不可馴服的力量。《When Nature Goes Wild 》不是失控的描寫,而是一次對自然以自由和真實姿態的凝視。
風吹過森林,海浪衝擊岩石,動物在曠野中奔跑——這些瞬間,不受拘束,卻最貼近自然本身。這次展覽邀請六位藝術家,以各自獨特的視角,與自然的野性展開對話。有人描繪動物的靈魂,有人創造全新的變種生物,有人捕捉大自然混沌而壯麗的美感,也有人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穿梭。他們的作品充滿力量、敏銳而富有情感,不只是觀察,更是與自然深層的共鳴。他們讓我們看見:自然不是靜默的背景,而是一個有靈魂、有生命的存在,帶領我們重新思考,人與世界之間那條早已模糊的界線。
更多資訊廖文豪、葉哲瑀、陳俊宇、許思祈 3.29-5.4.2025
《風景無界》打破風景畫的固有邊界,以多重視角與敘事方式探索風景的可能性。展覽不僅關注山水的壯闊,也放大那些易被忽視的細節,從全景到局部,從具象到抽象,重新定義「風景」的觀看方式。
在當代語境下,風景不再受限於宏觀視角,片段與細節同樣能構成完整敘事。本次展覽呈現三位年輕藝術家與一位資深藝術家的作品,他們或延續傳統筆墨,或運用新媒材與形式,在當代藝術語境中轉化山水語言。其中,一位專注於局部細節的藝術家,以微觀視角呈現被忽略的風景碎片。
更多資訊2025.01.10-12
未知的多重宇宙
本次展覽以「未知的多重宇宙」為核心,邀請觀眾深入探索藝術家無邊際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來自阿根廷的知名藝術家Luciano Polverigiani,運用南美洲傳統陶瓷工藝,創造出栩栩如生、充滿令人驚豔的物種。屢獲殊榮的洪民裕則將他對自然物種的奇思幻想轉化成全新視角,並以獨特的創作手法為觀眾帶來驚喜。
更多資訊沂藝術榮幸正式宣布代理阿根廷藝術家Luciano Polverigiani。來自阿根廷的知名陶藝家Luciano Polverigiani,已有35年從事陶藝創作的經驗。
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被譽為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作品結合各種媒材,例如錄像、雕塑及行為藝術,將影像帶出二維空間,嘗試將影像的虛實帶入現實空間,創作出獨特的錄像藝術。
本檔展覽區分為「聲經絡」和「液態之愛」兩組群展。兩個群展有各自的主題,但二者之間又有著微妙的相同之處,呈現對於現今社會及歷史的反映。展覽中兩個子題展分別位處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的一樓及二樓。
跨世紀的前衛、壯闊經典劇作《樓蘭女》,是一齣為愛癡狂、毀天滅地的慘忍悲劇,1993年首演於國父紀念館,轟動一時,曾為劇場界丟下一顆震撼彈。《樓蘭女》改編自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尤里庇狄斯最著名的劇作《米蒂亞》(Medea),運用東方色彩再造希臘悲劇經典。2021年,原班人馬將江湖重聚,兩位京劇名角吳興國和魏海敏再度攜手合作。
英國街頭藝術家Banksy在與英國 Full Color Block 賀卡公司的版權訴訟中宣告敗訴,並失去自己《Flower Thrower》這件作品的註冊商標,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以Banksy未能向法院坦承真實身份作為判決的其一主要原因。
國際藝術價格數據庫Artprice線上平台,發表了一份由現任執行長Thierry Ehrmann編寫的〈當代藝術市場20年回顧〉報告,整理了當代藝術市場20年間的轉變。沂藝術為讀者們做了重點整理,歸納出一些關鍵時刻和例子,讓大家可以更容易理解藝術市場一路走來的面貌。
邁入第25年、歷史悠久的「軍械庫展覽會(The Armory Show)」將於今年3月7日至10日在紐約赫德遜河畔的碼頭展開為期4天的展覽。
2018年香港蘇富比(Sotheby’s)春季拍賣會於3月29日至4月3日在太古廣場舉行,而過去香港蘇富比沿用五年的「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模式,今季被拆分為「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兩個晚拍專場。
就在昨天貴賓預展開幕的第一個小時內,作品來自LévyGorvy畫廊代理的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抽象畫作《無題XII》(Untitled XII,1975)便以三千五百萬美元(折合台幣約十億)價格售出。
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卡索於1937年創作「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瑪莉‧德雷莎‧沃特)」(Femme au Beret et a la Robe Quadrillee (Marie-Therese Walter))油彩畫,買家在倫敦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晚間拍賣」透過電話競投,以4980萬英鎊落槌成交(折合約20億新台幣),價格甚至遠高於原先估價的3600萬英鎊。
畢業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的西班牙藝術家Jorge敘述,這個地方更是他認識台灣文化重要的一環,除了在藝術上,還可以了解到本地藝術家的生活和更多方面的交流。有兩三年的時間裏,藝術家們常聚在一起創作,甚至組成了團體。
在新北市淡水區西北方向,有個地區叫下圭柔山,沿山路進去就是藝術家聚居的藝術空間。這裏曾與不同的藝術家為伍,最早期是在2000年初,藝術家林舜龍、楊世芝和楊仁明。當時常陵從法國歸國,想尋找合適的工作室,經藝術家林舜龍的介紹下,便駐扎在下圭柔山。
成立於2017年12月的阿橋社,是台灣少數專門出版藝術書籍的獨立出版社。至今,共代理翻譯了五本國外藝術書籍,創辦人陳柏谷希望他出版的書是所有人都看得懂,不只局限於藝術工作者,更是作為一般人認識藝術的橋樑。他也積極想要討論當前台灣藝術生態的議題,回應藝術界的需要。